2023年10月6日配资企业排名前十,伊利诺伊州和芝加哥市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,目标明确:阻止300名国民警卫队进入芝加哥。表面上看似是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斗争,实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闹剧:特朗普利用“平乱”的名义,把军队作为打压政敌的工具,彻底践踏了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。
“平乱”理由漏洞百出,虚假“治安危机”
首先,让我们看看白宫提出的“派兵理由”。10月4日,白宫发言人阿比盖尔·杰克逊宣称,芝加哥的“暴力骚乱”已经失控,地方政府无法应对,必须动用联邦力量来恢复秩序。然而,芝加哥市长布兰登·约翰逊立刻反驳:“我们都没有进入全国最危险城市的前25名,哪里来失控?”这番话揭露了一个尴尬的事实——所谓的“骚乱”其实是联邦政府自己挑起的。
9月,几百名穿着迷彩、戴着面罩的联邦特工突袭芝加哥,实施了名为“中途行动”的大规模抓捕。特工们深夜闯入公寓,强行拖拽居民,不顾孩子和老人。还有黑鹰直升机盘旋上空,画面极为冲击,仿佛进入了战争区。更糟糕的是,联邦执法人员向抗议民众投掷催泪弹,民众愤怒呼喊:“这是美国芝加哥,不是战区!”可白宫却将这些事件误导为“地方政府失职”,想借此为自己创造“派兵”借口。简单来说,这是一次标准的“自导自演”:先制造混乱,再把责任推给地方政府,最后名正言顺地派兵进驻。
展开剩余75%“惩罚政敌”暴露党争本质
诉讼中提到的“惩罚政敌”一语道破了这场闹剧的真正动机。芝加哥是民主党的“铁票仓”,市长和州长都来自民主党,而特朗普恰恰将这些民主党主政的城市列为重点打击对象。以往,特朗普已经在洛杉矶、华盛顿特区、波特兰等城市派兵,现在轮到芝加哥,城市选举背景一目了然。相比之下,那些共和党执政的“红州”,例如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,即便暴力犯罪更为严重,特朗普却没有采取任何“派兵”行动。这种选择性执法,显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。
更加荒谬的是,特朗普团队将这一切包裹成“维护联邦统一”,但其实他更关心的是借此巩固自己的选民基础,打压政治对手。正如芝加哥一位社区领袖所说:“如果芝加哥的市长是共和党人,即使出了乱子,特朗普也不会派兵,反而会在社交平台上夸奖‘治理有方’。”这场政治闹剧的背后,是赤裸裸的党派斗争。
违法越权,联邦制成摆设
最令人震惊的是,这一行动从根本上违背了美国的法律。根据《地方保卫队法》,国民警卫队本应由州长管理,只有在叛乱或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,总统才有权动用联邦力量。然而,特朗普却以模糊的法律条文为借口,随意调动部队。加州联邦法官已于9月裁定特朗普在洛杉矶的派兵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,而俄勒冈州的法官则直接发出禁令,阻止了派兵进入波特兰。
在伊利诺伊州,州长普里茨克收到的“最后通牒”更能说明问题:特朗普要求他调兵,否则就直接由联邦政府来行动。普里茨克愤怒回应:“让州长违背自己的意愿派兵,这简直是无法容忍的!这根本不是美国应有的做法!”特朗普试图用国防部指挥地方事务,彻底破坏了美国的联邦制,这一做法与独裁政权没有区别。芝加哥街头的抗议者举着“反对法西斯接管”的标语,反映出民众对这一行为的强烈反感。
转移视线,百姓和士兵受害
这次派兵的真正目的是转移公众视线。特朗普的施政无力,经济低迷,民生问题堆积如山,而他却试图用“打击犯罪”来吸引媒体关注。类似手段,特朗普早已用过——此前曾派兵进驻华盛顿以掩盖其他丑闻,现在他又将目标锁定芝加哥,故意制造恐慌。
然而,真正受害的却是普通民众和士兵。国民警卫队原本应该执行紧急救援任务、参与灾后重建,却被当作政治工具,参与街头巡逻,这种局面让民众不安,士兵也被迫卷入不属于他们的政治斗争。芝加哥的居民,尤其是家庭中的孩子,看到全副武装的士兵感到极度恐惧,生活安全感荡然无存。
撕裂美国,民主信誉丧失
最令人担忧的是,这一系列行为正在将美国推向更深的分裂。特朗普一方面攻击“左翼暴力”,另一方面却视而不见右翼极端分子的暴力行为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立,党派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,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美国人。美国昔日吹嘘的“团结”,如今早已荡然无存,蓝州与红州之间的敌对愈加明显。
正如一些评论员所说:“特朗普不在乎美国是否分裂,他只在乎自己能从中获得政治利益。”这种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做法,正在一步步腐蚀美国的制度根基。
伊利诺伊州的这场诉讼,不仅仅是为了打赢一个法律案件,更是一次对特朗普政府滥用权力的强烈反击。即便法院最终判决特朗普败诉,但他通过派兵打压民主党的目标可能早已达成。这一事件让所有人看清楚了:当总统将国家机器当成私有工具,党争凌驾于法律之上时,美国的“民主”和“自由”早已成为空话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